假设见性是一个〃物〃的话,那么你就可以见到我的〃见性〃了。例如:如果说你我共同去看某一物时,你就称为见到了我的见性,那么当我不去看这个物时,你为什么又看不到〃我不去看这个物时〃单独存在着的一个〃我的见性〃的所在之地呢?
如果你真见到了〃自己的见性〃,那么这个见性自然不是你自己的见性(这就像是眼睛无法见到自己一样,如果你真的见了一个眼睛,这个眼睛一定不是你自己的眼睛)。如果你看不见一个我不去看万物时的〃见性〃所在之地,那么你的这个见性自然不是眼前万物中的一物,这个见性不是你又是谁呢?
总结上文,佛祖要表达的意思是:你既见不到我的见性,也见不到你自己的见性,而见性不是物象,所有的物象都是你的见性生起的幻相,见性不在幻相中,所以见性是不可以被见到的。如果你能够认识到见性是不可见到的,那么你也就认识到了〃见性〃是什么。
用一个比喻来说,见性就如同是放映机,我们的世界是放映机投射出的影像,因此,如同在电影影像的情境中是无法找到放映机一样,在我们的世界中是无法找到创造出世界的见性的。
因此,第二种认识到一切皆是幻相的角度是,如果认识到存在一个不可见的〃见性〃(真),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由那个见性(本心)生起的幻相(幻),进而也就认识到了一切皆是幻相的了。
第三种认识角度:通过量子力学认识到实相
自古以来,从〃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的角度去思辨理悟一切皆是幻相,若无灵通之智,是很难让人获得完全理解的。在今天,由于量子物理学的高速发展,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可以去实际检测到的全新方式,去认识为什么一切皆是幻相的,即从世界一切皆是由物质组成、所有物质又都是因心而有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是虚幻的。证明物质是因心而有的就是量子力学。因此要想切实地理悟、顿悟实相,你需要理解、融会贯通量子力学。下面,我们就去看什么是量子力学。
第二节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完全是对〃光是什么〃的追问产生出的学问。这一追问不但衍生出了诸如电磁学、相对论、量子力学、黑洞等理论,而且这些理论最终导致了今天几乎所有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包括手机、电脑、卫星、原子弹、新的药物等)。今天的科学技术在几年中创造出的新鲜事物,比过去几百年出现的所有科技事物还要多。
最关键的是,这一追问让所有真正了解这一理论的人不再〃颠倒〃,因为最终它带给人们的结果是:茶杯清风、山河虚空、大地、太阳星系,以及全然的宇宙本身都是假象。就是说,是意识创造出了整个世界的全然幻有。
接下来即将说明〃这是为什么〃以及〃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一、光是什么
当天气又潮又冷的时候,你会在月亮周围看到一个光晕(如图1…4)。这个光晕是月光穿过空间中无数微小水滴发生衍射造成的。因为只有波才具有衍射的性质,因此仅从这一简单现象,就可以看到光是以波的形态在宇宙空间中穿行的。就是说,光是一种波。
因为波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而是物质的运动态势(例如,水波是水分子的运动态势,声波是空气分子的运动态势),那么光波是什么的运动态势呢?
三百多年前,惠更斯借鉴了笛卡尔的理论——宇宙空间中存在着的作用力(例如月球对潮汐的作用力)是依靠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以太〃进行传递的——进而提出:如果说水波是水的运动态势,光波就是〃以太〃运动的态势,即光波是以太的波动。
以太是什么?
以太是两千三百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设想出的除土水火风以外的第五种元素。
图1…5当水波通过狭缝时发生的衍射现象
如图1…5所示,如果认为光是一种波,因为波(如水波)具有遇到物体发生衍射——扩散——的特性,这样就无法解释光为什么会直线传播的问题。例如,阳光的直射和镜子的反射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但是,如果把光看成是粒子,就很容易解释这些现象。例如,你可以把镜子的反射现象想象成光的微粒像乒乓球撞击到墙壁上被反弹回来。
因此,把光子看成是微粒,很容易解释光的直进性和反射性,这让牛顿在1704年提出:光从光源发出的是一种物质微粒——就如暴雨中的水滴一样。
第10节:双缝实验
然而,如果把光看成是一种微粒,就会发生许多微粒交叉撞击到一起相互碰撞弹开的事情。但是,当你把几束光交叉照射后会发现,它们会毫无妨碍地彼此穿过对方,然而相互穿过对方的事情只有波才可以做到。另外,如果把光看成是微粒,也无法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但是如果把光看成是波,却很容易解释折射现象(见图1…6折射现象)。
图1…6吸管在水杯中的折射现象
那么,光到底是什么?下面,按照对光进行研究的历史顺序作出描述。
二、双缝实验
1807年,托马斯·杨(1773…1829)在他出版的《自然哲学讲义》中,第一次描述了双缝实验。如图1…7所示,他把一支蜡烛放在一面张开一条狭缝的挡板前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点光源(从一个点发出的光源)。然后,他在第一张挡板后面放上开出两条平行狭缝的第二块挡板。这样,从小孔中射出来的烛光在穿过两条狭缝后就投射到了后面的屏幕上,由此就形成了明、暗交替出现的干涉条纹。因为只有〃波〃(如水波)才会出现这样的干涉条纹,所以这个既简单又巧妙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光是一种波。这就是著名的双缝实验。↑米↑花↑书↑库↑ ;。7mihua。com
图1…7双缝实验
三、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按照一百多年前人们的认识,如果光是波,那么传播光波的介质就一定是〃以太〃。为了观测以太是否存在,1887年迈克耳孙与莫雷合作,在美国进行了所谓迈克耳孙—莫雷实验(见图1…8)。实验原理如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淮海战役秘密战 冰帝花开 幸运的秘密 如果,宅 (综同人)[综]拐走萌夫 寂寞烟花梦一朵 悟性逆天,从娘胎开始无敌 人生难得穿越一回_ 寂静的山河 大嘴话水浒 你是晴天,你是天 (综漫同人)[黑篮+家教]菲尔 西游记探微 美食中国 等待GL 从一到十谈养生 (花流同人)天生一对 时有钱好好花 于界中,未入界 不得不贱